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一个小面馆年入200万,宁愿让人排队也不改良产品?小生意也有大学问...

导读:张顺,出生于198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之前是苏州电视台新闻记者,在2014年的时候辞职,自助创业,开办了苏州第一家重庆小面馆——“牛魔王重庆小面”,然后迅速走红了苏城。

面馆招牌面被大众评选为“苏州最好吃的30碗面”,和众多姑苏老字号同榜。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张顺的面馆竟然累计销售出了十几万碗面,营收近两百万元,成为苏州重庆小面头号品牌。

这个记者出身的张顺是怎么能够把一家面馆开办成功的呢?他的身上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张顺来细细地看看张顺的发家史。

1

缘起重庆,生活处处有商机

张顺是苏州人,有一次去重庆旅游,无意中吃到了重庆小面,按照张顺的原话就是:“第一次吃小面,我真的被惊艳到了!”身在苏州的张顺,从前味蕾里没“麻辣”这样的味觉。但是在去重庆旅游的四五天中,他凭据小面50强的榜单四处寻觅,体验了差异风味的重庆小面。

旅游结束返回到苏州后,《舌尖上的中国2》正好在央视热播,刚好也大手笔地介绍了重庆小面的饮食文化,这种种,都增强了张顺开重庆小面馆的想法。

为此,张顺做了一个专门的市场调查,发现苏州当时并没有一家正宗的重庆小面。张顺知道,苏州人饮食清淡,甜汤面是苏州人的最佳早餐。可是80后的张顺却偏偏想要在甜汤面的世界里打出一片麻辣面的天下,这能行得通么?那些习惯了“小清新”的苏州人,愿意接受这样一碗重口胃的麻辣小面么?

抱着这样的记挂,张顺与一些朋友重复接头,最终认为可以实验一下。“既然我能被它惊艳到,为什么其他苏州人就不会呢?”之后,张顺坚决辞去记者工作,并托人找到一位小面师傅,专程跑到重庆学手艺。

“从调料的搭配到油辣子的建造,我花了10天时间进修,回到苏州后就与姐姐一起筹办起开店事宜来。”

2

磕磕碰碰,创业没有童话

张顺最终决定在苏州开张自己的重庆小面面馆了,首先得为自己的面馆起一个名字,要在苏州遍地的面馆里面不一样,名字也就要起的不一样,张顺最终决定给自己的重庆小面面馆起名为“牛魔王”面馆。确实是一个一听就让人觉得要大干一番的面馆。

创业从来没有童话,开业当天,招聘的捞面工放了鸽子,张顺不得不撸起袖子自己上。一个只会拿笔杆子的人抄起筷子,一天捞上几百碗,第二天手上布满血泡,疼得甚至筷子都拿不住。

厨房高温酷热,没时间喝水,渴的受不了直接对着水龙头喝自来水,从早上5点到晚上10点,整整17个小时,居然没有上过一次卫生间——因为全都流汗流掉了。当然,也没有来得及吃一口饭。在开业前后长达半个月时间里,张顺平均睡眠时间不过4小时。

就是在这样的磕磕绊绊中,张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3

产品绝不改良?固执还是坚守?

虽然是艰辛的,但是张顺的面馆生意非常火爆,很多时候顾客从一楼排到了大街上。

每天,都有很多顾客愿意为了吃一碗小面苦苦等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也因此引来一些顾客抱怨,张顺说:“生意最好的时候,我们曾给近100位顾客退了单。”如今,每天的顾客仍然络绎不绝,每到饭点高峰期,店里总有食客在拿号排队。

张顺的小面馆生意为什么会这么火爆?张顺知道,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对重庆小面自始至终的固执坚守。张顺说他做重庆小面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绝不改良!

张顺知道,苏州很多的重庆小面面馆之所以不能火爆起来,就是因为他们把重庆小面改良过了,所以张顺觉得不对重庆小面做改良,如果改良了,那就不能算是正宗的重庆小面,那样就失掉了它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就会变得和苏州其他的重庆小面面馆一样了。因此,不论是面条、调料,张顺通通要求要有足够的重庆味道。

张顺说:“重庆小面用碱面,我找了一位云阳人专门订做,选用了四五种最适合重庆小面的辣椒。”甚至连每天制作油辣子的工具,他都是用最原始的石臼手工制作,力求将麻辣发挥到极致。

4

主动传播,酒香也怕巷子深

再好的产品没有足够的广告与口碑的造势,名声永远也传不出去,干过记者接触过媒体行业的张顺深知这个道理,他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对自己的面馆进行宣传,口碑又有了现实的传播途径。

张顺知道软文广告的效果来的比硬广要好很多,所以张顺借助无数“自来水”的自发行为。将“牛魔王重庆小面”打造成了口碑产品——“苏州最好吃的30碗面”、“2014苏州100家人气美食新店”、“苏州最受欢迎的27家早餐店”……这些让人一听就像去吃的广告语为张顺的面馆拉来了太多太多的顾客。

在张顺的牛魔王面馆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之后,张顺觉得,再开一家店的时机到了!在张顺的第二家店里,他把他在第一家经营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想法,包括店面的设计,环境,菜品等等,全面升级。

可是张顺在经营第一家面馆的时候,因为他在食材上的极致追求,搞得是生意虽然很火爆,但是利润并不高,开新店是需要钱的,钱不够,张顺想到了“众筹”,最终张顺把第二家店55%的股份以55万元的价格分配给了十一位众筹合伙人。

在合伙人的选择上,张顺也是费了不少心思,其中有法律从业者,有媒体从业者,甚至还有餐饮从业者,这样,有了多方的支持,开新店的成功率又高了不少。